人們對小程序的認識存在哪些誤區?
對于小程序的看法,社會上有很多不同的聲音。只有正確認識小程序,才能避免進入誤區。那么現在人們對微信小程序的認知存在哪些誤區呢?全通網絡幫大家梳理一下:
很多人認為小程序的體驗不如原生應用。
用戶的使用體驗是由很多要素作用影響的,過去我們說的體驗主要是進入應用后的操作流暢度。關于這個維度,很多觀點是:小程序嘛,操作流暢度基于web和原生app之間。
其實隨著手機硬件和網絡的發展,2年內上市的手機上,包括幾百元的低端機,小程序的操作流暢度和原生的差距,用戶是感受不到的。其實在小程序之前,HTML5+和react native也都早做到了這一點。
而且你也可以反過來想想,小程序作為微信在移動互聯網下半場最重要的戰略,如果操作流暢度不好,張小龍會出來站臺還批準它上線?
除了操作流暢度,用戶體驗還受很多環節影響。
有個在其他開發者生態不常見的事情,就是微信出了UI框架并很強調各個小程序的體驗一致性,它希望用戶在微信里使用各個小程序時,UI基本一致,用戶不會覺得亂,不需要學習和適應。
然后微信還有統一的賬戶登陸體系,再加上小程序本身觸手可得的特點,那么想象下用戶的綜合感受:不停使用各種觸手可得、用完即走、UI體驗一致、操作流暢、不用登陸注冊的小程序們,還是挺爽的,這種體驗比用原生應用還爽。
當時代發展到app的操作體驗已經無法再有明顯提升后,用戶體驗痛點已經從簡單的在app里操作的流暢度轉向其他地方了。如果還抱著舊觀念不放,只能被轉換思路的競品超越。
很多人認為小程序只適合低頻或長尾應用。
iPhone剛出Appstore時,確實首先活躍在其中的都是創業者,但最后所有人都卷進來了。
小程序的設計目標可是大生態,沒有定位于只吸納低頻長尾應用。所有人都被卷進來是遲早的事。
有人覺得入口太深會導致高頻應用仍然留在桌面,但入口的深淺是會演化的,如果微信感覺到目前的入口深度影響了用戶便利性,它立即會提高,它會在桌面創建快捷方式。如果某天微信出了獨立的桌面laucher或小程序入口App,也不要詫異。